9月12日,發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4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居民區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簡稱《通知》)。 《通知》共提出11項相關措施,包括加強現有居民區設施改造,規范新建居住區設施建設,做好工程項目規劃銜接,積極開展試點示范等多項措施。 不少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通知下發得非常及時,在目前新能源的推廣環境中,充電不便和小區停車位緊張是居民購買電動車的主要障礙。國家對充電樁落地做出新的政策規定,尤其是針對社區這一集中居住區的充電樁數量增長,具有正向的刺激作用。不過,也有人認為,想要短期內對社區充電樁建設難的問題有實質性改觀,并不容易。 社區建樁受車位、電量制約 《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充分調動各有關方面積極性,切實解決當前居民區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難題。新建居住區應統一將供電線路敷設至專用固定停車位(或預留敷設條件),預留電表箱、充電設施安裝位置和用電容量,并因地制宜制定公共停車位的供電設施建設方案,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安裝提供便利。 “之前新能源汽車推廣主要是在公交和出租車等運營企業中推廣,此次《通知》將有助于私人使用新能源汽車,調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促進新能源汽車在私人領域車輛銷售。”云杉智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彭湘文告訴記者。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的充電樁市場分為三塊,一是大型的服務公用車輛,比如公交、出租、物流、環衛及特種車輛的充電站,這類一般不對普通的私家車開放;二是公共目的地充電站點,一般建設在公共停車場、商業綜合體、酒店等公共場所,充電樁也是交流和直流、慢充和快充相結合,目前很多民營的運營商進入的都是公共充電市場,目前這一塊是發展比較市場化的;三是私人充電樁市場,這一市場一直發展遲緩,主要建設場所就是社區和地產物業的產權停車位上,停車位不足,用電負荷也不足。 此次《通知》對社區建設充電樁的相關方包括發改委、房產管理部門、地產、物業、業主等單位及個人的作用和角色,進行了基本的劃分,并要求按“一表一車位”模式進行配套供電設施增容改造。而目前社區私人充電樁市場建設難的問題主要是兩個要素制約,一是車位、二是電量。 “以北京為例,大部分老舊小區除了沒有空余車位,用電余量也嚴重不足,只有新建或者較新的、物業管理較好的社區可以釋放更多車位做充電車位改造。”聚電網絡科技CEO賈雪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知》的有力執行,能夠讓這部分車位資源釋放出來,但是用電余量問題涉及到增容,則需要向電力電網公司申請,而且成本很高。例如,對一個社區做一個10個充電樁的車位改造,需要的電量大概是100千瓦,這部分的增容費用最低也要20萬元。” 預期交流充電樁會有大增長 《通知》指出,根據電動汽車發展規劃及應用推廣情況,按“適度超前”原則,供電企業要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積極推進現有居民區(含高壓自管小區)停車位的電氣化改造,確保滿足居民區充電基礎設施用電需求。 據了解,目前社區私人充電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一些老舊小區剩余電量不夠而需要增容,但增容改造的費用該由誰來承擔一直是矛盾焦點。 《通知》指出,國家對居民區停車位的電氣化改造酌情給予專項建設基金等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要統一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給予施工便利,但尚未明確增容改造的主體是哪一方。目前改造完成的一些社區充電運營改造的案例,主要是選取電量和車位都相對允許的地點。 以北京海淀區上地當代城市家園充電點為例,聚電科技建設了3快3慢充電樁,建設容量在100千瓦左右,可以輻射附近15公里的電動車主,每天可以滿足20臺左右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同時為了有效解決充電車位被燃油汽車占位的“老大難”問題,這部分車位還需要進行智能改造,加裝了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管理的智能地鎖,使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極大保證了電動汽車車主的充電需求。 “其實在社區私人充電樁的商業解決方案上,已經有很好的案例。新的政策出臺,是為了解決社區的硬件和電量條件不足等問題。預計針對《通知》而釋放出來的市場需求,國網、南網、普天等大的運營商會開展新的大規模采購招標,因社區多以交流樁為主,預計交流樁市場會有很大的增長。”賈雪峰說。 充電樁產業或將迎來新發展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配套產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充電樁企業的盈虧能力。 盡管國網、南網在充電樁領域放開社會資本準入的門檻,今年上半年,上述兩家電網對充電樁的招標共約15億元,全社會總招標量預計在35億-45億元左右。不過在業內看來,這一數字仍低于市場預期,主要原因在于充電樁運營盈利難,各招標主體建設積極性不足。而盈利難的根源包括盈利來源單一、電動車輛保有量不足、充電樁閑置率高以及補貼難以及時收回等。 不過,隨著國家各項扶持政策的強有力推進,這些問題都有望逐步緩解。不少人預計,國網四季度或還有一輪重量級招標,這有望進一步刺激充電樁產業的發展。 |